当前位置:天下韶山网>研究与探讨

从习近平引用的毛泽东诗词 看如何理解和把握“两个大局”

 文章来源:《韶山之窗》  作者:李炼石  时间:2023-03-31 15:16: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胸怀两个大局,是习近平总书记科学研判和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宏阔的全球视野。要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就不能不首先领会“两个大局”的深刻意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光明前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新变化等问题展开论述时数十次引用、化用毛泽东诗词名句,为我们从更加生动、更具历史纵深感的视角理解和把握“胸怀两个大局”这一重要思想,深刻体悟毛泽东诗词在新时代所焕发出的全新时代价值,提供了一条捷径。

一、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局”最早指棋盘,引申为战略态势、战略格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筹推进下,党和人民各项事业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不断奋进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战略态势、宏观发展势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极富历史感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毛泽东诗词名句,从历史发展变迁的角度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怎么来的、当前整体面貌如何、未来应当如何把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赋予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意蕴。

“雄关漫道真如铁”“为有牺牲多壮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来之不易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毛泽东1935年所作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形象地比作红军长征路上遭遇的娄山关等艰难险阻;此后,在谈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矢志前行的伟大历程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引用毛泽东1959年所作的《七律·到韶山》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生动勾勒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鲜明主题,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上述毛泽东诗词名句,至少指明了两点:首先,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起点上,就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人浴血牺牲而壮志始终不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第二,今天我们党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走的新时代的长征路,与百年来革命先辈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征路中翻越了一座座“如铁”的“雄关”的革命壮举是一脉相承的;今天来之不易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与百年来党带领人民的接续奋斗前后相继、一以贯之的。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局势喜人,生机勃发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讲话,引用了毛泽东1934年所作的《清平乐·会昌》中的名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好形势和蓬勃生机。这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菩萨蛮·大柏地》的“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并庄严宣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引用“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当惊世界殊”(《水调歌头·游泳》)等毛泽东诗词名句概括党带领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些极富时代感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归纳来看,都是对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喜势头的跨越时空的诗化描摹。1934年,几十万敌军向以瑞金为中心的地区逼近,中央革命根据地形势险恶,这年夏天毛泽东在中国共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引导当地的红军部队抵制“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使得中央根据地南线呈现出不同于根据地其他地区的“独好”的革命形势。正是在这时,毛泽东写下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名句。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社会治理面临诸多困境,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却呈现良好势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在由梦想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风景这边独好”,所指的正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历经艰辛探索后独立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成就,并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上得以“一枝独秀”且生机勃发的动人图景,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绝佳的艺术概括;而“踏遍青山人未老”则写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在这里,“风景这边独好”不仅褪去了毛泽东写作原词时面临大军压境危急关头的“郁闷”之情,而且完全继承了原词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高度凝练地赞颂了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党和人民在新时代的自信、自豪的精神气质。

“乱云飞渡仍从容”“不到长城非好汉”:保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长期向好需要强大战略定力和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势头良好且来之不易,那么,如何完成“两个一百年”现阶段目标任务、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保持向好态势?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引用毛泽东诗词名句精辟指出:“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和2019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引用“乱云飞渡仍从容”强调面对各种风险考验时的战略定力,在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以“不到长城非好汉”强调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坚克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两句诗分别引自毛泽东1961年所作的《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和1935年长征途中所作的《清平乐·六盘山》,前者突出的是重大考验面前镇定、沉着、稳健的精神气质,后者则是表达革命事业中不信邪、不畏难,革命到底、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醒全党,“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从来就不是轻轻松松、铺满鲜花的,而且我们越是接近民族复兴,就越不会一帆风顺,就越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要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不混乱、不倒退,就必须在风险挑战面前保持“从容”的战略定力,站稳立场、敢于斗争;同时,在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这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中,要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韧劲“一张蓝图绘到底”,用钉钉子的精神接续奋斗,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目标如期实现。这里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既突出了攻坚克难、绝不退缩的顽强决心,又为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平添了一抹熔铸于毛泽东诗词精神气质深处的“痴顽”的浪漫主义色彩,这种浪漫主义色彩既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冲天豪气,也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般中华民族特有的绵长而坚韧的伟大精神力量。

二、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作出的一个重大论断,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其内涵极为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毛泽东诗词分析世界大势,这可以成为我们准确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要论断的一条进路。

“百舸争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源自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提高带来的国际竞争新态势

近年来,在谈及新一轮产业变革、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及其带来的国际竞争新态势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使用毛泽东1925年所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百舸争流”: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以“百舸争流”比喻世界新军事革命蓬勃发展、各国主动求变并竭力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的严峻形势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又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形容几十年间亚洲众多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并撬动国际战略全局发生改变的巨大变迁;在2018年召开的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再次引用“百舸争流”譬喻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指出“未来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将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个时代”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创作的时代背景,是北洋军阀时期国内的大变局、大乱局。彼时各个阶级、各派势力激烈角逐,国内局势动荡变革,且“谁主沉浮”的问题尚不明朗。“百舸争流”以景写情,仅用四字,便精准刻画了大变局、大乱局中各方群雄逐鹿、争先恐后的竞争态势,并与上阙末句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相互呼应,将作者身处其中时那种带有苍凉历史感的感慨和怅惘描摹得淋漓尽致。今天,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权力和利益面临再分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使得欧美强国全球掌控力下降,不同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之间的较量更加激烈,当今世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尽管这个大变局的形成和作用机制相当复杂,但从根本动力和诱因上讲,大变局之“变”还是源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变,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撬动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百舸争流”强调的正是这些方面。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百舸争流”传神地刻画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以及国际格局变化中包括新兴市场国家以及众多非国家主体在内的竞争者之多(百舸),同时又强调了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世界大变局相互叠加之中发展时机之难得和竞争态势之激烈(争流),既点出大变局之“变”的内在驱动力,又直观地表现了这个“变”的外在表现。同时,在思想情感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原作上阙中那种宏阔的时空纵深感和大浪淘沙、你追我赶的紧张氛围与当今世界大变局之“变”作了跨越时空的相互投射,更加突出了我国置身当前大变局中那种时不我待的危机感。

“风物长宜放眼量”: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指出,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要看全局、看大势,要把握主流、把握方向,并指出“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讲的就是这个意思”“风物长宜放眼量”是毛泽东1949年4月所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的名句,在原诗中,这句诗是对柳亚子“牢骚”的开导的劝慰,意思是遇事应当观大势、谋全局,不为眼前一时的得失、顾虑所沮。此后在一些重要外交场合,习近平多次引用这句诗,将这句诗表所表述的意蕴从朋友个人之间的劝慰提升为正确思考和谋划国际问题的一个思想方法:2012年,习近平在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以“风物长宜放眼量”勉励两国企业界人士勿因一时一事的干扰因素而裹足不前,而应着眼长远、互惠互利、共谋发展2014年7月,习近平在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再次引用这句诗,同时倡议,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立足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和创新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共同需要,彼此间增进沟通和互信,把握国际战略大势,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正能量

观大势、谋全局,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重要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倡议“风物长宜放眼量”,正是运用这一方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思考和谋划的生动概括。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多次强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我国不得不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另一方面又指出,纵然外部环境遇到一些不确定性,且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但“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同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前景稳中向好、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要求用深邃历史眼光和广阔的全球视野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把握“变”中的“不变”,确保“望眼”不为暂时的“浮云”所遮蔽,在大变局、大乱局中看清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坚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在这里,“风物长宜放眼量”生动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穿透乱局和迷雾科学把握历史大势的远见卓识,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自信笃定和勇于搏击国际变局大风大浪的从容淡定的气魄。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人间正道是沧桑”:要积极有为、塑造态势,引导大变局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对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可以说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绝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恰恰可以也应当积极主动有所作为,发挥更多塑造和引领作用。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引用了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句,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国必须“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劲头”,利用科技、产业之“变”的大好时机向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登,努力从被动接受游戏规则提升为参与制定游戏规则;此前,在谈到中美关系问题时,习近平也指出应当以“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积极有为,为中美两国人民的福祉、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9年5月,习近平在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会谈时,引用了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指出中国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的巨大进步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中国发展起来了,将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正是中国在国际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具体体现

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作于1963年1月,彼时美苏两大国围绕世界霸权的争夺呈现白热化态势,而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则风起云涌,汇成不可抗拒的洪流,同时我国国内也渡过了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各项建设呈现新貌。在这首词的下阙,毛泽东连用短句,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描述了波谲云诡的国际大局,而后笔锋一转,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极言革命斗争的紧迫性,字里行间透出那种甘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去的“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勇气、大魄力。“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是毛泽东在国民党反动派步步溃败之时对历史规律的客观必然性的喟叹,对人民必胜、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强调抓住机遇实现大发展、塑造理想国际关系的紧迫性和进取精神,并以“人间正道是沧桑”形容中国在不可逆转的和平崛起中主动发挥更多建设性作用,至少指明了两层意思:首先,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危”更是“机”,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世界百年变局中探寻体系剧变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潜在机遇和有利条件,最大化地利用世界的百年变局带给中国的战略机遇,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获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和国际地位,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的必然,中国将沿着既定的正确方向坚定向前,不断通过自身实力的成长引领和塑造世界变局朝着有助于世界各国一起进步、共同发展的方向演进,把中国自身实力的增长转换为世界的机遇,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为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诗词阐述“两个大局”,用诗的语言生动阐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之不易、形势喜人、前景光明,生动阐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根源以及我们应对大变局的正确态度和努力方向,为我们深入把握相关重要论断的理论内涵提供了重要依据。习近平在阐述“两个大局”时所引用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在上文讨论的范围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使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历史中王朝、国家存亡兴替的宏大历史视野中进行考察,并指出“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风华正茂”引自《沁园春·长沙》);又比如,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能够历经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而“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扎根人民,“唤起工农千百万”(《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军民团结如一人”(《杂言诗·八连颂》),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些毛泽东诗词名句,虽不是直接讨论“两个大局”的,但在内容上也间接与“两个大局”重要论断及其理论内涵有关。

灵活引用、化用毛泽东诗词是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风格的重要特点,毛泽东诗词也继续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的感染力和感召力。那么,毛泽东诗词为什么拥有跨域时空而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从习近平总书记借以阐述“两个大局”所引用的毛泽东诗词名句来看,至少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首先,在思想内容上,毛泽东诗词的全部主题正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而这是贯穿百年来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的一条线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个主题今天仍然统摄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全局,一以贯之、不曾移易;

第二,在艺术形式上,毛泽东诗词想象纵横驰骋、气势大开大合、语言飘逸高蹈,与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精神气质上高度契合,直接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胸襟和气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表达和诗化诠释。

我们党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的伟大时刻。在即将开启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毛泽东诗词必将继续焕发出恒久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不断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交融、碰撞而放射出新的丰神异彩!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2 天下韶山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5078号-1 湘公网安备 43038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