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毛泽东生前读的最后一本书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11-01-11 09:27:55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读过的《容斋随笔》是扫叶房藏版、乾隆甲寅重刊的线装本,曾珍藏于延安马列主义研究所图书室。毛泽东看到这部书,爱不释手,无论环境多么艰难困苦,战争多么激烈危急,无论行军多么匆忙,行装多么简便,日用品可以扔掉,其他书籍可以放弃,但这部《容斋随笔》却奇迹般地被从延安带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带进北京城,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最关键、最辉煌的一段历程。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时期仍然如此。毛泽东每次离京到外地开会、视察,总是将此书随身携带,以便空闲时翻阅。《容斋随笔》陪伴毛泽东走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这部书内不少篇章布满了毛泽东用笔画上的圈圈、点点、杠杠,作了许多批注,写下很多心得体会,那是毛泽东和《容斋随笔》的亲切交谈。通过这种交谈,毛泽东从中吸取了不少精华,丰富了他的智慧和思想。
《容斋随笔》是宋代著名学者洪迈撰写的一部笔记名著,又名《容斋五笔》。全书包括《随笔》(即初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部书,共74卷,1230条,50余万字。作者洪迈,字景户,号容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于赵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考中博学鸿词科,开始步入仕途,先后在地方上担任过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知赣州、婺州任过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并作为宋朝的使臣出使金国。洪迈学识渊博,娴熟掌故,又参与国史篡修,勤于著述。
《容斋随笔》是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主要表现形式,内容涉及极为广泛,既有宋代的典章制度,更有历朝历代的历史事实、政治风云和文坛趣话,以资料丰富、格调高雅、议论精彩、考证确切等特点,卓然超越众多的同类著作之上,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散文之冠! 读这部书,就像是在书林中穿行,在文海中畅游,在史坛上俯瞰,在政界中视察。明代河南巡按、监察御史李瀚在弘治十一年(1498年)读此书时给予了很高评价:“此书可以劝人为善,可以戒人为恶;可使人欣喜,可使人惊愕;可以增广见闻,可以澄清谬误;可以消除怀疑,明确事理;对于世俗教化颇有裨益! ”
《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从许多资料看来,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