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学记录【第二天】:上党课,听讲座,谈收获

 文章来源:天下韶山网  作者:郭千千  时间:2021-07-18 22:33:41

  天下韶山网(记者 郭千千)骄阳似火,盛夏的韶山绿意葱茏。7月17日,“韶山下的思政课——2021党史博士研学季”进入第二天,28名高校博士通过参加专题讲座、聆听党课,学习毛泽东思想,了解一代伟人的青春岁月。

参加第三届毛泽东著作及版本研讨会 彭昶 摄

认真记录 严臻 摄

  上午,博士们来到第三届毛泽东著作及版本研讨会现场。本次研讨会以“建党时期毛泽东著作及版本研究”为主题,与会专家围绕毛泽东党建思想、毛泽东著作版本体系建设、毛泽东著作在第三世界的传播及影响、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传承与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会上,大家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细心记录。

聆听党课《睹主席遗物,学伟人风范,做合格党员》 严臻 摄

感动落泪 严臻 摄

  随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优秀讲解员白晓波为博士们讲授党课《睹主席遗物,学伟人风范,做合格党员》。80分钟的党课,大家听讲述、看视频,目不转睛。感人的故事、动情的讲述让博士们深受感动,泪湿眼眶。

听取讲座 彭昶 摄

  下午,资深毛泽东研究和党史研究专家,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龙剑宇为大家进行了《研学中的成长——毛泽东的青春岁月》专题讲座。龙剑宇在讲座中指出,青春的毛泽东,努力为自己架通三座通向社会的桥梁:一座与民俗文化相通的桥梁、一座与传统文化勾连的桥梁、一座与现实世界对接的桥梁。他通过讲述“三座桥梁”和代表毛泽东不同年龄阶段的“十六个节点”,帮助博士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了青年毛泽东。

张藜萱(上左)、边峥贤(上右)、王鑫(下)接受采访 彭昶 摄

  “下午的课,老师讲得很风趣,也跟我们互动讨论,很快就进入课堂状态。通过了解青年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如何一步一步成长,对我们年轻人的启示还是很多的。”湘潭大学博士张藜萱说。

  “韶山为什么能培养出像毛泽东这样的一代伟人?我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比如韶山的民族风俗、家庭影响等等。通过老师的讲课,也直接加深了我对毛泽东的理解。”中央党校博士王鑫告诉记者。

  “今天听了两种课,一种是学术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对于学术成果的分享。给我感触非常深的是一位老师分享的,编纂丛书和进行史料档案查阅的内容。我认为我们做学术,还是要从第一手史料出发。上午白晓波老师的课,则更偏向一种党课、思政课的教学。老师讲得特别投入、认真、重感情,让我深受触动。通过课程教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我们现在是博士生,将来也可能是思政课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去安排课程,如何利用多媒体素材,把我们想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调动同学们的情绪相结合,还需要多加锻炼。”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边峥贤收获颇多。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2 天下韶山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5078号-1 湘公网安备 43038202000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