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下韶山网>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工作动态

在基层熔炉中炼金,在挂职磨砺中锤炼 ——赴郴州市汝城县马桥镇挂职总结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杨倩芸  时间:2025-02-10 08:31:53

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于2022年12月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郴州市汝城县马桥镇开展为期两年的挂职锻炼,任马桥镇党委副书记,同时驻马桥镇西览村,兼任西览村驻村第一书记。汝城有着厚重的红色基因,是“半条被子”感人故事的发生地,来到汝城后,我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我始终秉承一个信念,一定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扎根在基层一线。我珍惜机遇、奋发向上、担当作为,坚持多听、多看、多思、多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感迎接挑战,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作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为民服务,在高效完成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升了素养。

(马桥镇小黄姜产业园)

一、履职情况

牢记嘱托,以“践行者”的姿态厚植为民情怀。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强调“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第一站就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他指出,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来到汝城后,我始终牢记嘱托,坚持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适应基层,积极克服“语言关”,既能听懂汝城话,又能用简单的方言和老百姓交流,与当地百姓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努力融入基层,入乡随俗迅速转变工作角色,团结领导与同事,在工作和生活中与镇村干部打成一片;努力扎根基层,在挂职地平均每月工作不少于24天,除上班时间外,还经常利用周末和晚上下班时间走村入户。真正做到了把挂职当任职,把异乡当故乡。

爱岗敬业,以“奋斗者”的姿态抓好分管业务。在迅速熟悉镇情村情后,我主动向马桥镇党委政府请示要多压担子,分管了15项业务工作,其中包括医保、招商引资等“烫手山芋”。作为挂职干部,我积极搭建起原单位和挂职地的优势互补桥梁。既充分发挥原单位的优势,促进优势落地变成为民的实事;又积极为挂职地争取资金、项目等,补足挂职地的弱势。

(省韶山管理局红色教育培训中心与汝城沙洲红色文旅产业园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组织开展小黄姜文化节系列活动)

两年来,促成了省韶山管理局红色教育培训中心与汝城沙洲红色文旅产业园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推汝城红色教育和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汝城县争取到价值100多万元的药品捐赠,为马桥镇争取到价值45万元的药品捐赠和防汛救灾物资,扎扎实实地为挂职地百姓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向郴州市团委争取到3万余元慰问资金,用于帮助家庭困难学子;向上级争取各类帮扶和慰问资金,为困境女性、困境儿童、计生特扶等困难群体发放慰问金10万余元;发动公益捐款8次近2万元;抓实全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完成情况连续两年位居全县前列,马桥镇在全市医保征缴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郴州市各11个县市区医保局赴马桥镇磻溪村交流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工作经验;成功引进白石岩文旅康养开发项目、小黄姜产业链开发等重点项目,为做好产业强镇打下了坚实基础;组织开展工会、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生姜文化节等10余场文体活动;深入扶贫车间、水电站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撰写的推介宣传稿《汝城县马桥镇:迈向乡村振兴的美好“姜”来》获评汝城县2023年度“十佳新闻作品奖”。

(小黄姜喜获丰收)

守土尽责,以“服务者”的姿态助力乡村振兴。作为西览村的驻村领导兼驻村第一书记,我始终牢记为民情怀,切实为人民群众多做事、做好事、办实事。两年来,为西览村争取到项目资金140余万元。其中:强化基层党建阵地建设,向郴州市文旅广体局争资5万元,向县委组织部争资5万元,用于组织阵地建设和开展文体活动等。向县财政局、政务中心争资4万元用于西览村村部搬迁及装修。提升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领农村党员外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采购物资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等,让农村党员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硬化“最后一公里”道路,争资60万元用于建设西览村最后一公里未硬化道路,让老百姓的“烦心路”变成“民心路”。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市、县农业农村局和水利局争资50万元,用于西览村高标准农田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民饮水工程,解决村民缺水季节饮水难题。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向上争取资金28万元用于新建100.3kW光伏发电站。2024年度西览村村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实现倍增计划。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文体广场,开展科技下乡、送戏下乡、送影下乡等活动。

(组织农村党员外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冲锋在前,以“逆行者”者的姿态与民共克时艰。无论是在每年长达6个多月的森林防火期,还是每年的汛期,我都不折不扣地落实马桥镇党委政府的各项要求,镇辖区范围内出现火情时,第一时间冲锋上前开展防灭火工作,出现汛情时,昼夜不歇、迅速组织镇村干部防汛,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所驻村的防灭火、防汛、防溺水等工作。两年来,所驻村未出现一起森林火灾、意外伤亡、集体上访等事件,筑牢安全稳定防线。日常工作中,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和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及群众、入户宣传医保政策等,有效拉近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挂职收获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汝城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朱范谈判合作地、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所在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马桥镇是“小黄姜之乡”“石材小镇”“将军故里”。在汝城挂职锻炼的两年,我有幸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基层干部,也经常被西览村村民对我的关心所感动,这些都是我在挂职工作中获得的宝贵财富。我心怀感恩之心,努力破除“挂职就是镀金”的刻板印象,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也不可避免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远离家人和原单位领导同事只身一人异地挂职的不适应,对从未在机关接触过的基层业务的陌生,刚开始不知如何与老百姓交流的无措,基层琐碎繁重的工作任务,经常加班的工作压力……但幸运的是,我身边有支持我的领导、同事和家人,一直引导我、鼓励我。局党委领导的关心和指导,让我的前行更有底气和动力;汝城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帮助,让我在处理基层工作时更加自如;家人对我外出挂职的充分理解和支持,让我能够全身心扑向挂职工作。

“来汝城,汝必成”。在汝城挂职锻炼的两年,我的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锤炼,解决棘手难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能力从无到有,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技巧从有到优。具体表现在:

这两年,我的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锤炼。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带领农村党员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密切联系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思想上、作风上和行动上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提升。

这两年,我解决实际工作困难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每当面对急难险重工作时,我始终积极向上、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在短时间内完成近百亩土地的抛荒治理并见苗,拆除所驻村一位养殖户占用基本农田的违章建筑,积极应对洪灾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处理村民间的矛盾纠纷等的过程中,我通过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宣传解释政策、合理满足群众诉求、调动多方资源和力量等,妥善解决和应对了各类复杂困难。

这两年,我的基层工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每一项分管业务的顺利完成,都是个人的一次历练和成长。为了做好马桥镇农村居民医保参保工作,我通过提前谋划、全面统筹、完善制度、合理分工、实地督导、以身作则等手段,让马桥镇医保完成情况连续两年位居全县前列,我代表马桥镇在全市医保征缴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这两年,我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四下基层”的过程中,我用脚步丈量了马桥镇的每一寸土地,走访了所驻村的每一户农户,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既和老百姓交朋友,又拜老百姓为师,同时又把为民服务放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中,一步步地拉近干群关系,夯实了开展基层工作的基础。

三、意见建议

挂职以来的见闻,很好地帮助我了解基层发展现状、公共管理逻辑和融合发展模式,让我体会到集中精力抓发展的重要性,使我更加明确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扛起弘扬革命传统文化的使命责任,加快推动韶山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阐释韶山诞生伟人的历史文化底蕴。

研究阐释韶山诞生伟人的历史文化底蕴,并将“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等与阐释韶山诞生伟人的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寻求韶山诞生伟人的密码,彰显韶山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推动韶山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

(二)深化对外合作交流,让红色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片。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2022年9月,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提出打造“五张名片”,其中一张名片为以韶山等为代表的经典红色名片。2023年3月15日,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韶山调研时指出,要把韶山的红色资源挖掘好,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议除了加强与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高校等的合作外,还应加强与省内外红色景点的交流合作,比如加强与刘少奇故里、彭德怀故居等的合作,将韶山周边的红色旅游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擦亮经典红色名片。

回顾两年的挂职生活,我感到收获颇丰、信心倍增。这是开阔眼界、虚心学习的两年,是劳有所获、挂有所得的两年,是广结善缘、建立友谊的两年。挂职任务的圆满完成,不光是一项工作的结束,更是我人生道路的新起点。回到单位后,我将勇挑重担、主动作为,把挂职期间的收获运用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实践中去,为推动我局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2 天下韶山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05078号-1 湘公网安备 43038202000135号